|
从生物全息的角度来看,人类外在的每一个器官都可能形成一个微观的经络系统或称之
为诊疗系统,如耳针、头针、眼针、手针等,有人认为:如果把整个经络系统作为一级全息
元,头针、耳针就是一个二级全息元。腹针也属于二级全息元。
这种全息现象同样也出现在脐部,脐部是神网穴所在之处,在腹针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
新加坡科学家发现脐带外围层含有丰富的干细胞,并发现了脐带血液中的干细胞。
皮肤、骨骼或脂肪细胞。这些脐带外围层干细胞形成其它细胞类型的潜力是显著的并且也是
最好的。这些都说明肚脐与人体全身也具有全息关系。
根据生物全息理论,人体某一局部微针系统的穴位分布与全身各部位一一对应,每一对
应部位之间存在着生理或病理上的相关性。从而使这一局部穴位分布恰似整个人体的缩影。
局部的穴位群反应了人体的整体和器官,包含着人体各部位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当某一器官
或部位有病时,这一穴位群中相对应的部位就会有反应,我们即可根据这些反应来进行全息
诊断、治疗和保养。
腹针理论根据生物全息原理,认为以神胭为核心的腹部存在着两个全身的经络调控系统,
其中调节外周的系统位于前腹壁浅层是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象,酷似一个浮在前腹壁上的
神龟。中心部位是神胭穴,头顶部是中肮穴。尾部是关元穴,中心部向左右延伸的边端是大
横穴,其颈部从两个商曲穴处伸出,其头部伏于中脱穴上下,尾部从两个气旁穴(气海旁开5
分)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其前肢分别由滑肉门(肩部)引出,在上风湿点(肘部)屈曲,
止于外风湿点(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外5分上5分,上风湿外点(腕部)位于滑肉门外一寸),
其后肢由外陵穴(骸部)向外向下5分为下风湿点(膝部),大巨穴平行向外1寸为下风下点(躁
部)。向外伸展止于下风湿下点穴(外陵穴下l寸外l寸)。
因此,整体反映在腹部便形成了穴位点状密集的穴区带,故在临床中能否准确地选用与
肢体相关的穴位是临床疗效的关键,必须在临床上不断地揣摸才能掌握腹穴与整体的应答关
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熟习疾病的变化规律及相对的个体差异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其
原则就是人体的头身肢体和“神龟”的头身肢体一一对应。在这个“天”部、浅的层次,
针刺还有再进一步区分深浅。比如,在“神龟”颈部所在的上脱穴来治疗人体颈部的疾患,
浅刺,针效作用于前颈部的甲状腺;中刺,针刺作用于颈部中央的颈椎、椎间盘;深刺,针
效作用于后颈部的肌肉群。所以,每个对应的头身肢体的点,还可细分为不同的深浅层次,
对应着人体不同部位从前到后的不同组织器官。这都是全息学说中的内容之一。
根据以上规律,上腹部的经穴根据部位的不同分别可治头、面、颈、肩、上肢及手部的
疾病,下腹部的经穴根据经穴根据部位的不同分别可治腰能部、膝关节及足部的疾病。治疗
头部疾患时以中院、阴都等周围的穴位治疗。腹全息的颈部由商曲穴处伸出,故治疗颈部的
疾患以商曲、石关及附近的穴位治疗。腹全息图的前肢代表人体相应的上肢,故治疗左右上
肢的疾患由滑肉门至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之间的同侧穴位进行治疗,腹全息的后肢由外陵
向外下方伸展与人体的下肢相应,故治疗下肢的疾患由外陵至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之间
的相应穴位进行治疗。腹全息的腰能部起于气旁终于关元穴附近,故腰椎的疾患由其附近的
穴位进行治疗。
腹部的八廓也与腹部针全息理论有一定联系。八廓系统以后天八卦为依据,腹针中,脏
腑的分布合于后天八卦,在腹部以神阐为中心把腹部分成大致相等的八个部位,即为腹针的
八廓系统。《内经》、《难经》及《易经》对脐及脐周部位同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有详尽的论
述,而且临床观察证实,这种古老的模糊分类法,不仅大致符合人体内脏器官的解剖结构,
在辨证施治中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据《灵枢·九宫八风》篇记载,八卦中离为火,四方所主
南,与五脏相应为心;坤为土,与中心土相应,四方所主西南,与五脏相应为脾;兑与乾为
金,四方所主兑为西,五脏相应为肺,乾为西北与脏腑相应为小肠;坎为水,四方所主北,
与五脏相应为肾:良为山与中心土相应,四方所主东北,与脏腑相应为大肠;震居东为木,
龚亦为木。震为四方所主东,与脏腑相应为肝;哭为四方所主东南,在脏腑相应为胃。
腹针疗法为记忆方便各以一个穴位为核心代表一个部位,如:中院为火,主离,主心与
小肠;关元为水,为坎,主肾与膀胧;左上风湿点为地,为坤,主脾胃;左大横为泽,为兑,
主下焦;左下风湿点为天,为乾,主肺与大肠;右上风湿点为风,为粪,主肝与中焦:右大
横为雷,为震,主肝胆;右下风湿点山,为垦,主上焦。由此可见,在腹部这一局部,仍然
能反映出全身的生理病理情况。八廓中每一廓的穴位都对所主脏腑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并对
内脏的平衡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生物全息律,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源于同一生物胚的延续,在化学组成
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人体腹部是人体的一个缩影,包括了人体各部分的信息。它的信息传
递依靠全息反射机制,即脑内全息联系的神经元作为反射中枢而形成的全息反射路。因而像
头、耳、鼻、眼、腹、背、手、足等微针系统都是生物全息律的体现。同时也存在着’全息反
馈,现象,即人体整体的信息也对腹部发生影响,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反过来,腹部的信息
不但反映着整体的状况,也对整体产生影响和调控作用。腹针中通过腹部的全息分布持点对
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便是腹针取穴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即定性取穴法的核心内容。如
果某一器官内脏发生疾病,机体即按照全息辐散原则将病理信息传向全身不同部位,以及与
其相对应的各个生物学物质特性相似程度较大的全息穴位。使之释放出组织胺等致痛物质及
其他化学物质,产生对痛刺激敏感,皮肤电阻降低,痛阐降低等异常现象。临床上根据这些
阳性反应,就可以从腹诊来诊断相应脏腑的疾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