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4|回复: 1

噎膈的中医治疗法

[复制链接]

150

主题

149

回帖

82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29
发表于 2015-3-21 16: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建华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其通降法不仅在胃痛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噎膈的治疗中也颇有疗效。现将其从通降法治疗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神经官能症等病变引起噎膈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理气化痰  和胃降逆
       董氏认为噎膈初期,其病机多为痰气交阻,食道不利,闭塞胸膈。《临证指南医案》谓:“气滞痰聚日壅,清阳莫展,脘管窄隘,不能食物,噎膈渐至也”。饮食不节则伤脾,脾伤则健运失职,湿浊内生,聚而为痰;情志失和则伤肝,肝伤则气失条达,气机不畅。若痰气交阻,食道不利,胃失和降,故饮食难下,而成噎膈。症见吞咽不顺,有梗阻感,时觉胸膈痞闷,症状随情绪变化而波动,伴有嗳气呢逆,或呕吐痰涎及食物,大便不畅。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此证多见于食管炎、食管憩室、食管神经官能症等病变引起的噎隔之证。治宜理气和胃,化痰降逆,开郁畅膈。常用药物有:清半夏、陈皮、苏梗、香附、全瓜篓、竹茹、枳壳、丁香、佛手等。若嗳气呕吐痰涎,加旋复花、代赭石;大便干燥加生大黄、槟榔;口干咽燥加芦根、沙参;胸服满闷加郁金、旋覆花。
       案例:李某某,男,32岁。吞咽困难、胸膈满闷反复发作3年余。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引起饮食发噎,吞咽有梗阻感,胸膈胀满,时有恶心,胃脘部不适,口干心烦,大便尚调。舌红、苔薄黄,脉沉弦而细。曾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食管炎。此证属痰气阻滞,胃失和降,治以理气化痰,和胃通降。药用:丁香1. 5g,竹茹6g,清半夏l0g,陈皮10g,苏子梗各10g,枳壳l0g,大腹皮l0g,香椽皮10g,佛手6g,山桅l0g,生姜2片。经服上方7剂,患者饮食发噎减轻,胸闷胃胀明显减轻。再以前方加减,调治月余,诸症消失。
      化痰清热   通降胃气
       此法适用于湿热内结,日久化火生痰,痰火交阻,闭塞胸膈,食道不利而致的噎膈。《医偏》谓:“酒客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下也”。酒食不节,助湿生热,湿热蕴积,阻碍气机,日久则化热生痰。态食肥甘厚味,易酿生痰浊,痰凝日久,更易化热,痰热交阻,耗伤津液而致本病。临床症见咽食梗阻,吞咽时食道疼痛,胸膈痞闷或热痛,久则吞咽梗涩,或食人复出,疼痛加剧,呕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化痰降气,清热泄火。常用药物有:瓜萎、竹茹、海浮石、黄芩、山桅、芦根、橘皮、清半夏、积壳等。若泛酸呕吐,可加黄连、吴英;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黄、元明粉;胃脘灼痛加金铃子、元胡;嗳气呃逆者加旋覆花、代赫石。
      案例:陈某某,男,37岁。患者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反复发作3年。3年前患者饮食发噎,每周发作一次,逐渐发作无规律,伴有胸部疼痛。曾在当地医院诊治,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病情仍无明显改善。患者自感吞咽困难加重,发作与饮食不当,情绪波动有关,并伴有胸骨后灼热疼痛,上腹胀痛,恶心呕吐,病情逐渐加重,而后在某医学院附院钡餐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胃镜检查提示为食管炎。病理报告为“食道粘膜慢性炎症伴鳞状上皮轻度异形增生”。刻下症见饮食吞咽发噎,伴有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及酸水,仅能吃流食,胸闷灼痛,口干,便干。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证属痰气交阻,胃热内盛,痰热蕴结。治宜清热化痰,理气通降。药用:竹茹6g,瓜萎15g,积壳l0g,黄荃10g,山桅10g,酒军3g,川黄连3g,吴英1. 5g,橘皮10g.清半夏l0g,芦根20g。经服上方10余剂,症状减轻。再以前方加减调治20余日,食人发噎明显减轻,纳食增多,呕吐等症均明显好转。
祛痰化痕散结通降
       董老认为痰凝血痪气滞是噎膈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酒食所伤,积湿生痰,阻碍气机。情志所伤,气失条达,日久成痪。痰痛互结,停于食道,致食管狭窄,闭阻难通,形成噎膈之证。徐灵胎对丹溪“痰挟瘀血,遂成案囊”之说颇具心得,对噎膈的病变过程认为是“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膈胃气”。临床症见吞咽梗阻,胸膈刺痛,痛处固定,呕吐痰涎,肌肤甲错,面色灰黯,舌暗青紫,脉细涩。治宜化疲祛痰,理气散结,和胃通降。常用药物有:海浮石、全瓜蒌、竹茹、丹参、赤芍、当归、旋覆花、蛤壳、苏梗、积壳等。若胸隔疼痛甚者加郁金、元胡、丝瓜络;食道肿瘤加半支莲、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热伤津液者加芦根、玄参;泛恶呕吐者加清半夏、砂仁、生姜。
       案例:刘某某,女性,58岁。吞咽梗噎反复发作4年余。患者经常因饮食失宜而引起食下发噎,吞咽梗阻不畅,胸膈灼痛,时为持续性疼痛,夜间为甚,呕吐痰涎,胃脘胀满,大便不畅。舌质暗、苔薄黄而腻,脉弦滑。曾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食道炎”。此证属痰瘀交阻,胃腑奎滞,失于和降。治宜祛痰化痕,理气通降。药用:旋覆花l0g(包煎),郁金10g,全瓜蒌15g,海浮石l0g,赤芍l0g,丹参10g,积壳l0g,苏梗l0g,山桅l0g,竹茹6g,厚朴10g,芦根20g。经服6剂,食下梗噎及胸隔灼痛均有好转,再以上方出入治疗月余,诸症消除而获愈。

150

主题

149

回帖

82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29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6: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肺胃同治  清降并施

    噎膈之证,病位在食道,虽属胃气所主,但与肺脏有关。生理上肺胃共司气机调畅,肺主肃降,胃主和降,肺胃之气同主于降;肺胃经络相互联系,手太阴肺经之脉,起循胃口,上隔属肺。病理上肺胃受损,相互影响。痰气阻滞,郁久化热,肺胃热盛,闭阻胸膈,食道失润。临症可见进食时觉吞咽梗阻,胸膈烦热痞满,咽部干燥不适,口干喜饮,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弦数。董老在临床上常从肺胃同治,清降并用治疗本型病证。常用药物有:芦根、黄答、杏仁、批把叶、苏子、瓜蒌、黄连、积壳、陈皮、苏梗等。若咽喉肿痛者可加牛势子、连翘;失眠多梦者加丹参、酸枣仁;心烦易怒者加丹皮、山桅。

    案例:张某某,男,63岁。患者食物梗噎,吞咽不畅已有月余。近日病人自感固体食物梗噎尤为明显,胸膈痞满,烦热,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此证属肺胃同病,气热痰结。治以肃肺降胃,清热化痰。药用:芦根20g,山桅l0g,杏仁1 0g,枇杷叶l0g,苏子10g,全瓜蒌15g,陈皮10g,清半夏l0g,积壳l0g,苏梗l0g,石解l0g。经服上方6剂,食入发噎有减,咽燥口干减轻,大便通畅。再以上方出人治疗20余日,诸症消除而获愈。1年后随访,此病未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15:45 , Processed in 0.22510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