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雅风 于 2015-3-21 16:32 编辑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已成为当前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卒中发生约占80%。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临床疗效仍不满意,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本项研究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排除标准:①大面积脑梗死、大量脑出血(出血10 mL以上),脑干、小脑部位卒中以及混合性脑卒中急性期;②精神病患者及针灸过敏者;③不符合诊断标准和资料不全者。 治疗方法: 方药以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0~120 g、赤芍15~30 g、当归10~20 g、川芎10~20 g、红花10 g、桃仁10~15 g、地龙10~15 g;上肢偏瘫无力加桑枝、桂枝通络,下肢瘫软重加桑寄生、川断、怀牛膝,二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五味子等,患肢肿甚加茯苓、泽泻、薏苡仁,语言不利加远志、菖蒲、郁金,口眼歪斜加白附子、全蝎、僵蚕。每日1剂,水煎服。 在口服中药基础上,加用三棱针刺络放血。操作:患者卧位,将患者手部十二井穴分别点刺放血,其先后顺序为少商、少冲、中冲、商阳、少泽、关冲,点刺前先轻揉患者双手指末端0.5~1 min,使之充血。常规局部消毒后,采用1.6 mm×62 mm三棱针,迅速先点刺患侧穴,再点刺健侧穴,每指挤压出血1~3滴后用干棉球压迫出血,每日刺络放血治疗1次。 患者均治疗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天,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患者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评定。计算公式采用尼莫地平法: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A治疗前积分]×00%。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以下。 经治疗,48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3.8%。 急性缺血性卒中主要病因是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生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其治疗可从气虚血瘀立论,益气活血立法。现代针灸治疗脑卒中的机制已基本明了,主要为:①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血栓或凝血块溶化吸收;②改善脑供血,减轻脑组织损害,有利于活动不利的肢体及语言功能恢复;③针刺有改善血液黏稠、凝聚状态等功能。 刺血疗法源于《内经》“宛陈则除之”的针刺治疗原则,功可祛瘀生新,疏通经络。手十二井穴为五输之首,十二经脉之气始发之处,喻作水之源头。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疏通气血运行,调和全身经络气血,祛瘀生新。国内早有文献报道,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于中风患者有积极治疗作用,可缩小脑卒中面积,改善脑细胞损伤,使患者意识状态得到好转;在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改善方面,具有可使颅内血液减慢者加快、血流加快者减慢的良性双相调节作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神志不清、昏迷的主要病机,中医认为是阴阳表里之气不相顺接所致。有文献报道,十二井穴刺络放血一般在卒中急性期和昏迷时使用,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卒中急性期K+、Na+浓度有良好的调整作用,从而缓解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记忆、认知功能。刺络放血配合补阳还五汤中药内服,既可益气活血、温经通络,又可激发体内的气血运行,祛瘀生新,两者相得益彰,是一种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方中黄芪宜量大,峻补元气,气充血畅,行气化瘀。现代药物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和血糖作用;当归补血活血,具有抑制二磷酸腺苷(ADP)酸原诱发的血栓前状态(PTS)凝聚及抗血栓作用;川芎中可提取生物碱抗PTS凝聚,具有增加血流,缓解平滑肌痉挛,对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桃仁、红花祛瘀活血之力强大,赤芍、地龙可使凝血酶的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的溶解时间缩短,并具有明显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