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夕瑶 于 2015-3-30 15:25 编辑
中风后手指痉挛是中风后遗症的常见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手指肌张力增高,屈曲、拘挛、不能自主伸展,强握、被动活动困难。由于痉挛的出现,限制了患手再学习随意运动的能力,使功能的恢复非常困难,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运用火针八邪、上八邪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病例均来源于中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中风后手指拘挛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由于中风后手指拘挛并非独立疾病,故临床尚乏明确诊断标准,本实验符合下述标准者即可诊断。①参照 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所有患者经头颅 CT 或 MRI 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且意识清楚; ②患者伴有手指屈伸障碍。 排除标准: ①有影响手功能恢复的神经、肌肉、骨骼疾病或代谢性疾病者; ②有严重的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者; ③精神病患者; ④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或有脑疝倾向者; ⑤对针刺刺激有严重的异常反应者 ( 如晕针等) ; ⑥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治疗方法:给予火针八邪、上八邪穴治疗。 取穴: 八邪、上八邪。操作: 在穴位处用安尔碘进行局部消毒。消毒完毕,上涂跌打万花油,点燃酒精灯,左手将酒精灯端起,靠近针刺穴位,右手以握笔状持针,将针尖针体置入酒精灯外焰烧至白亮,用烧红的针体迅速刺入穴位,并快速拔出,时间大约为 1/10 s,出针后若有出血则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血止后再次上涂跌打万花油以保护创面。嘱患者治疗当天创面不要沾水。3 d 治疗1 次,3 次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拟定。基本痊愈: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91% ~100%,病残程度为0 级; 显著进步: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46% ~ 90% ,病残程度为 1 ~ 3 级; 进步: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 45% ; 无变化: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7% 左右; 恶化: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少于 17%或增加。 经治疗,4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2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17例,无变化3例,恶化,总有效率为92.5%。 中风后手指的拘挛主要表现为筋肉拘急,屈伸不利,属中医学 “经筋病”范畴。 《素问·调经论》云: “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中医阴阳学说认为: 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筋脉失养而致阴急,如 《难经·二十九难》曰: “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 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有关痉挛的定义,国际上普遍认为: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运动障碍表现之一,其特征为肌张力随肌肉牵张反射的速度增加而增高,伴随着由于牵张反射过度兴奋导致的键反射亢进。脑卒中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出现手指屈曲、强握、不能伸展,严重限制了患者再学习随意运动的能力,是偏瘫康复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治法较多,现代医学主要运用药物、体位控制、康复疗法、手术治疗等,中医主要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治疗。许多学者通过临床实践,对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传统针法不断创新,如阴经透穴法、经筋刺法、平衡肌张力针法,此外,还有蜂针疗法、穴位注射法、针刀法等。各种方法的临床报道均较多,但许多报道的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缺乏统一可靠标准,不能如实反映疗效。本研究运用火针八邪、上八邪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应用国际公认的改良的 Ashworth 痉挛分级量表 ( MAS) 、Fugl-meyer 评价量表 ( FMA) ( 手部独立测试)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 NDS) ( 手肌力部分) 作为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能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针刺前后手功能的变化情况。 火针疗法古称 “焠刺”、 “燔针”等,是用火将针尖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腧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最早见于 《灵枢·经筋》,曰: “燔针刺则痹”;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针灸大成·火针》曰: “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 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故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火针的针体烧至白亮后施术可将火热之力由腧穴直接导入人体,激发人体经气,鼓舞气血运行,达到温通经络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