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患者均符合 2007 年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即①近 1 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②X 线片( 站立或负重位) 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 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③关节液( 至少 2 次) 清亮、粘稠,WBC < 2000 个 / mL; ④ 中老年患者 ( ≥ 40 岁) ; ⑤晨僵 ≤3 min; 活动时有骨擦感; ⑥活动时有骨摩擦音( 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 线检查,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并辨证为阳明经筋型即有膝前疼痛,局部肤温升高,脉数苔黄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患者年龄最大86 岁,最小49 岁; 病程最短 1 月,最长 5 a。 治疗方法:治疗组接受经筋手法: ①“梳理”经筋: 嘱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双手顺阳明经筋方向( 从足走头) 整体梳理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范围为从大腿中部至小腿中部。采用拇指尖着足阳明经筋方向( 从足走头) 进行按、揉、点、弹、拨等经筋手法。②“松解”筋结点: 重点对四头肌股直肌( 股四头肌外侧止点) 、股内收肌、股神经等病灶点进行松筋解结消灶。操作时应做到手法从容和缓,柔和有力以达到舒筋止痛的效果。日 1 次,2 周为 1 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 评分采用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 WOMAC) 为评定标准。疗效评估: 根据疗效评定标准,结合症状、体征等结果综合评估,参照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a. 临床痊愈: N≥95%,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 b. 显效: 94% ≥N≥70%,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c. 有效: 69% ≥N≥30%,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改善; d. 无效: N < 30%,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 注: 参照尼莫地平法,即 N = [( 治疗前积分 - 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 ) 。 经治疗,31例患者中,痊愈3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4%。 十二经筋中足三阳、足三阴经筋从脚趾向上沿伸,途经路线包绕膝部关节,因此经筋病变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尤为密切。“膝为筋之府”,膝关节在人体的力学传导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由于长期反复承受集中或超限的循环载荷或人体经筋的自身病变,都可以使局部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进一步改变,出现筋膜和肌肉的代偿性增生肥厚。无论膝关节附近韧带、肌腱、腱膜、肌肉的痉挛与萎缩,还是其代偿性肥厚,都会改变经筋“束骨而利关节”的作用,使膝关节出现内外应力平衡失调,从而引起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因此经筋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