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52|回复: 1

浮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09

回帖

61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13
发表于 2015-4-2 16: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飞羽 于 2015-4-2 16:13 编辑

       腰背肌筋膜炎是是一种慢性外揉异性炎症性病,多发生于 20~50 岁,多因慢性劳损、持久负重、寒冷、潮湿等原因造成骶棘肌、背阔肌、斜方肌等肌肉筋膜及肌组织发生劳损、水肿、痉挛及纤维性变,出现的腰背部酸痛或胀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明显,劳累或阴雨天加重,休息后缓解,本病临床治疗手段多但治疗效果欠佳,常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我们应用浮针刀筋膜松解术治疗本病,其结果显示浮针刀筋膜松解术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其临床疗效和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明显优于针灸治疗,现报告如下:
       患者均为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最大年龄 53 岁,最小年龄 23 岁;病程最长4.5 年,最短 13d;体力劳动者 50 例,有明显外伤史者 12 例,背部受寒史者 18 例;病变部位在上背部18 例,腰背部 34 例,腰骶部 28 例。
       诊断纳入标准: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纳入:①年龄 18~60岁;②好发于颈、背、肩、腰部,起病缓急不一;③多有外伤、劳累或外感风寒病史;④腰背部酸胀、疼痛、沉重,晨起、劳累、久坐、久弯腰、天气变化时加重,休息后缓解;⑤劳损之肌肉发板或有索状痉挛,检查时前屈尚可,后伸则酸沉,疼痛加重;⑥触诊检查时可摸到沿骶棘肌走行方向纤维条索样变,一侧或两侧腰背肌筋膜处有压痛;⑦X 线、CT 检查无阳性征象。
       方法:浮针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根据病情在腰背部用食指及中指的指腹触摸,选出 2~3 个主要的压痛点(又称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板机点),并做一标记,医者手指及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选用符氏研制的直径0.6 mm,长 32 mm 中号浮针,在距离压痛点 5~10cm处,针体与皮肤呈 15~35°刺入,达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后,直指痛点推进针体,整个操作过程病人没有酸、胀、麻痛的感觉,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持针柄,针尖上翘做青龙摆尾扫散手法,运行 3~5min,询问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待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后留针 40~50min,10 min 后再次扫散 3~5min,留针其间扫散 3次左右,然后起针,效果欠佳者可抽出针芯,将软套管置留皮下 8~24h,隔日治疗 1 次,3 次为 1 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针刀治疗:浮针后未留置套管针者进行针刀治疗,留置套管针者第 2 天取针后进行针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找准疼痛的激痛点中心后,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洞巾、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于每个进针点皮下注入 2%利多卡因 2mL 局部麻醉,再根据病变面积大小、患者的胖瘦选择汉章牌一次性针刀型号进行操作。医者左手拇指切压进针点,右手持针刀,尽量避开浅表血管,快速垂直刺入皮下后缓慢进针,刀口线方向与治疗部位的神经、血管、肌纤维、肌腱韧带走行方向一致,沿痛性筋束及肌群起止点、瘢痕硬结、痉挛条索处采用松解、剥离、提插、铲刮等手法进行疏通剥离,直至针下出现松动感后出针,用消毒敷料按压 3~5 min,无出血后用创可贴贴敷,术后 24h 局部不沾水,每星期治疗 1 次,3 次为 1 疗程,1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标准:痊愈:患部肌肉疼痛及激痛点消失,硬结或条索带基本消失,活动自如。显效:患部肌肉疼痛及激痛点不明显,硬结或条索带消失或明显减少,活动大致正常。有效:患部肌肉疼痛、激痛点及活动能较前有所改善,硬结或条索带减少。无效: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经治疗,38例患者中,痊愈26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
       腰背肌筋膜炎是指筋膜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慢性劳损而引起的无菌性炎症,现代医学认为腰背肌筋膜炎是由于某些因素使筋膜反复受到牵拉、摩擦及冷热等异常或过量的刺激,致局部筋膜产生缺血、肥厚、变性、粘连等内在的病理改变而引起。而传统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滞留肌肉筋膜,引起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凝滞不通;或是慢性劳损致局部气滞血淤,不通则痛。
       腰背肌筋膜炎根据经络学说经筋理论,病在经筋,属中医“经筋”范畴。软组织损伤中,首先损害的是包被肌肉的筋膜骨骼附着处,损害的无菌性炎症刺激后继发肌痉挛时伴随的筋膜内压增高,消除骨筋膜骨骼附着处无菌性炎症刺激后可解除肌肉痉挛,同时也就解除了筋膜内压增高现象,因此缓解筋膜内压增高,消除骨筋膜骨骼附着处无菌性炎症对于腰背肌筋膜炎的根本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浮针疗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是以局部疼痛为基准,在疼痛周围的正常组织上进针,针尖对准痛点,针体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推进,对各种疼痛性疾病,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扫散动作是浮针的真正特色。扫散手法主要是扩大治疗面积,浮针针体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扫散,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是液晶状态,具有电压效应。扫散运动时,使疏松结缔组织产生并释放生物电信号,通过纤维传导生物电信号,使细胞电压门控通道改变状态,从而迅速改变细胞组织的微观电生理,改善肌肉及其他组织的痉挛、挛缩,解除了筋膜内高压状态,从而激发疏松结缔组织的治疗作用,提高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致痛物质,起到止痛及修复炎症作用。


111

主题

109

回帖

61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1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16: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人体的组织中,其应力点基本在肌的起止点,中医称筋结点,这里也正是劳损并引起关节痹痛的重要部位,筋结点的反复损伤,治疗不彻底,致局部粘连,进而形成激痛点,激痛点是现代医学理论治疗肌筋膜疼痛的关键部位,是指存在于肌肉、韧带、肌腱、骨膜、筋膜、皮下组织等处极易受刺激的敏感点。小针刀的进针点就是病变部位激痛点的中心,通过针刀的横向切割、纵向切割、松解、剥离、提插、铲刮等手法进行疏通剥离,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肌肉、韧带的高应力点,彻底地把骨面肌腱、韧带的粘连处分开,从而阻断疼痛和肌紧张之间的恶性循环,起到良好的镇痛解痉作用,同时使受压的神经血管得到松解,使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本研究方法所采用浮针刀(筋膜松解术),是以中医针灸学和针刀为理论基础,结合现代筋膜松解术的临床应用而创立的一种新疗法。通过浮针良好的止痛效应结合针刀的松解粘连直接作用于腰背肌筋膜的激痛点,阻断了肌腱及肌肉的本体感受器的神经传导,使肌肉痉挛缓解、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01:26 , Processed in 0.13909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