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以发作性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尤以中青年女性多见。血管性头痛的治疗方法很多,笔者仅就眼针疗法与第二掌骨挠侧全息微针疗法的临床疗效作一对比,供同道参考。1临床资料 本组52例均为我门诊就诊患者。男16例,女36例。平均年龄28. 6岁(14一5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2年,但本次发作多在1周以内。以偏头痛为主诉者38例,非偏头痛者14例,11例患者发作时伴头晕、恶心。TCD检查;颈内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增快者31例,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增快者21例,全部病人均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及脑血管意外。2治疗方法 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眼针治疗组30例,全息微针治疗组22例。眼针治疗组取双侧上焦区、偏头痛者配胆区、前额痛者配胃区、巅顶痛者配肝区、头枕部痛者配膀肤区。眶外取穴,用1寸毫针刺人皮下,不施手法,留针20分钟。全息微针疗法组参照陈水兴氏的方法,在双侧第二掌骨挠侧头穴处,用1.5寸毫针直刺1寸许,以得气为度,可施提插捻转手法,留针20分。两组均以10次为1疗程。3结果 立即取效者眼针组12例,全息疗法组4例,5次取效者眼针组10例,全息疗法组8例;10次取效者眼针组6例,全息疗法组5例;无效者眼针组2例,全息疗法组5例。总有效率眼针组显著高于全息疗法组,组间经Ridit检验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