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晨曦 于 2015-4-17 17:03 编辑
患者均来自门诊,符合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扁周炎)诊断标准,排除颈椎病、颈肩综合征、肌筋膜炎等疾病。平均年龄(55.27士11.69)岁;病程30~365天,平均151天。 治疗方法:浮针治疗 针其:一次性浮针。进针点:最痛点如在肩前,进针点划选在上臀内侧的尺泽至肩前穴连线上2/3与下1/3交接点;最痛点如在肩后,进针点则选在上臂轰侧的天井至腐贞连线上2/3与下1/3交接点;最痛点如在肩峰下,进针点则选在上臀外侧的曲池至肩髃连线上2/3与下1/3交接点。操作:局部常规消毒,进针后针尖朝向最痛点方向,沿皮下针身剩入4/5后,开始以大拇指为支点做水平扫散动作,持续扫散3分钟后拔去针芯。用胶布固定软套管,留针20分钟后拔去较套管,缝寒治疗。治疗1次后即时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用VAS评分法对寝关节活动性疼痛进行估,同时检查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情况。肩关节VAS下降或活动度上升≥50%为显效;VAS下降或活动度上升在30%~49%为有效;VAS下降或活动度上升<30%为无效。 经治疗,30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 在浮针疗法中使用一次性浮针更为有效 试验结果显示,浮针组患者的即时有效率明显离于常规针组患者,浮针组在改善肩周炎患者的活动相关性疼痛、压痛、最受限方位的关节活动度等方筒的即刻效应明显优于常规针组,原因可能是:一次性浮针弹性较小,在其筋针和扫散的过程中刺激了更多的组织,引起了更多的组织牵拉,而由机械力量所导致的发生在皮下组织的组织牵拉可引发信号的传导和基因的表达。试验结果提豕临床中如果应用毫针代替浮针施行浮针疗法,将明显影响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