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5-6 17: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月常备香薷饮
香薷饮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薷、厚朴、扁豆三味药组成。香薷素有“夏月麻黄”之称,长于疏表散寒,祛暑化湿;扁豆清热涤暑,化湿健脾;厚朴燥湿和中,理气开痞,三物合用,共奏外解表寒,内化暑湿之效。适用于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等。夏月酷暑,暑热往往夹湿,有人或贪凉久坐空调居室、或恣食生冷,都易伤阳气,出现头重脚轻,胸闷腹痛等症,或演变为暑湿感冒、空调病等。此时,不妨煎服香薷饮解暑卫阳。也可将香薷、厚朴捣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待凉后代茶频饮。饮后可发汗、祛暑、消除水肿。对有上吐下泻症状者,也适用此方。香薷饮除了治疗暑期外感之外,还可治疗许多病症。
用香需饮治外感病,一般取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三味药需提前浸泡10~20分钟,煎药时水量最好别少于500毫升,火宜大,时间要短,即武火急煎。服药时,每次药汁量应在200毫升以上,且一定要冷服,能防止服药后出现呕吐。服药后要透汗,其特点是服药后患者从头到脚,特别是手足心微微有汗。服用此方也需注意禁忌症,如发热、汗出、不恶寒、心烦口渴者,不宜服用。
夏季自制消暑酸梅汤
酸梅汤是我国古老的传统饮料之一,已有千年的历史。“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这是清朝郝懿行写的《都门竹枝词》,描写的就是旧时北京街头卖酸梅汤的人手敲冰盏发出的那种清脆悦耳之声。
酸梅汤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做酸梅汤以前先要准备好四种原料:
山楂25克,乌梅25克,甘草5克,桂花5克,如此用量可以熬出一升酸梅汤。此外,还要准备一些冰糖,用量可以根据喜好自由掌握。
酸梅汤的做法很简单:先把山楂和乌梅放在清水里泡开,大约半小时即可;然后,把泡好的山楂、乌梅加上甘草一起,放在纱布包里,把纱布包的口扎好;接着,锅中放入清水1升,烧开后放入调料包,并放入冰糖,慢火熬制30~40分钟,在出锅前,加入5克桂花,桂花味道煮进汤中后就可以关火了;最后,用过滤网将酸梅汤汁灌入瓶子中,放入冰箱冷藏,随喝随倒。
酸梅汤的原料主要是乌梅。《本草纲目》说:“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乌梅是一种中草药,具有味酸、性温等特点,有敛肺、开胃、生津、清热、调中下气等功能。因此,以乌梅为主熬制的饮品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另外,乌梅中含粗纤维比较多,可促使机体把一些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可以排毒养颜;乌梅还有抗过敏的作用,对皮肤过敏引起的一些小痘小斑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夏季自制清凉中药露
菊花露 白菊花10克,白糖10克,同置茶杯内,冲入沸水,加盖浸泡片刻,即可饮服。白菊花具有散风热、清肝明目、解毒之功效,可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症。其所含的黄酮类物质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故对高血压病人更为适宜。
薄荷甘草露 薄荷100克,甘草30克,蜂蜜适量。将两药同放入锅内,加清水3000毫升,加盖煮沸15分钟,取药汁加蜂蜜调匀即可饮用。薄荷甘草露具有清肺止咳、解毒利咽的作用,可用于咽喉痒痛不适、声嘶、咳嗽等症。
西瓜翠衣露 西瓜皮(即西瓜翠衣)100克,白糖适量。将西瓜翠衣洗净,切细,放锅内,加水煮沸15分钟,取汁加蜂蜜即可服用。西瓜翠衣露具有清暑解热、泻火除烦、利尿降压等作用,对暑热烦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高血压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实为夏令清暑之佳品。
荷花露 白荷花50克,放锅内,加水煮沸15分钟,取汁液加蜂蜜调匀饮服。此露气香性凉,可解暑热、清心脾、化痰止咳、除烦渴、爽精神,适用于感受暑热、心烦口渴、喘咳痰血等症。
藿香露 藿香50克,佩兰30克,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煮沸20分钟,取汁液加蜂蜜调匀饮服。此露具有芳香祛浊、消暑化湿的功效,适用于中暑发热、头痛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三叶清暑露 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50克,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10分钟,过滤,再加入适量蜂蜜(或白糖、冰糖)搅匀,冷后代茶饮,有清热防暑、生津止渴之良效,实为盛夏消暑之佳品。
菊枣蜂蜜露 菊花50克、大枣5枚、麦冬20克,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沸15分钟后过滤取汁,再加入蜂蜜拌匀即可饮用。此药露清香爽口,具有美容、养肝、健胃、明目、清热、生津止渴和消除疲劳之功效。
山楂麦冬露 山楂、炒麦芽、麦冬各15-30克,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煎煮20分钟后取汁,再加入适量蜂蜜拌匀饮用,此露有开胃健脾、生津止渴之效,对中老年人夏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适用。
荷叶三豆露 荷叶15克、绿豆100克、黄豆、白扁豆各50克,先将荷叶切细,用纱布包好,与绿豆、黄豆、白扁豆一同入锅内,加水煎煮至豆烂后,取浓汁加适量蜂蜜饮服,此露有清热解毒、利湿祛暑、和中健脾之功效,对脾虚湿重、慢性腹泻者尤为适宜。
三伏天解暑有方
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老牛。虽已立秋,但由持续高温天气引起的乏力、困倦、眩晕、心烦、多汗、食欲不振、低热等暑热症状仍很普遍。身体上的不适很难让人打起精神,因此,此时常备一些防暑解暑的中成药还是很有必要的。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解暑中成药。
解暑药可分内服、外用两种以及具有解暑作用的茶等。
内服
藿香正气水(片、胶囊) 有解暑、化湿、和中功效,针对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昏、胸闷、呕吐、腹泻、脘腹胀痛等。因夏季主要以湿热当令,在化湿的同时,亦可扶脾胃之气。对中暑、以吐泻为主的胃肠性感冒效果最好。如果作预防用,可每次服用治疗量的1/3。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以及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六一散 有名的解暑药,配方简单,由滑石、甘草以6:1的配方组成。可清热利尿,中暑后往往会出现小便不利等症状,将六一散用凉开水调服即可。
人丹 具有清热解毒、祛暑止吐、清凉开窍的作用,还可用于退热。对天气炎热导致的头晕、头痛、恶心、胸闷等,可每次10粒,含化或凉开水送服。婴幼儿不宜服用。
十滴水 有祛暑、散寒、健胃的作用,起效较快。中暑后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时,可将十滴水2~5毫升溶于白开水中搅匀服下,中暑症状很快可以得到缓解。高温作业时事先喝一点也有防暑的作用。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孕妇忌用。
清暑益气丸 可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炎热很容易让人耗气伤津,出现发热、口渴、乏力、犯困、不思饮食等中暑兼有气虚的表现。此药由西洋参、知母、黄连等药组成,不仅清暑祛湿,还益气生津,尤其对体弱的老年人非常适用。
外用
清凉油、风油精 具有提神醒脑、镇痛驱风、祛暑解毒等功效,若仅出现轻微的闷热不适、头痛、头晕、蚊虫叮咬等症状,可以取少许涂于患处或涂在前额或太阳穴上,会瞬间给人凉爽舒适的感觉。洗澡时也可在水中放几滴风油精,可清凉除痱。但孕妇不宜使用。
花露水 可除痱止痒、提神醒脑、防蚊虫、除菌、杀菌。花露水内含有70%~75%的酒精,具有易燃性,注意别在燃着的蚊香、蜡烛、烟头附近使用。
茶
防暑清凉茶 由香薷、佩兰、绿茶组成,每天10~20克均可,用开水泡茶可化湿防暑。
菊花茶 由菊花、二花、甘草组成,每天10~20克均可,绿茶适量,用开水泡茶渴,作用偏于清凉、泻火。
白茅根茶 由白茅根、淡竹叶、甘草组成,每天10~20克均可,开水泡饮即可。
夏天多喝乌梅汤
夏天湿度大、气压低、气温偏高,中医认为:寒湿偏重极易诱发消化系统疾病。许多人在这个時候容易火气大,食欲不振,胃口变差。为了调节胃口、补充体液、增强食欲,可饮用非常有益的乌梅汤。
传统医学认为,乌梅性平,具有解热、祛暑、止泻、镇咳、驱虫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乌梅中还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到了酷暑季节,经常饮用酸梅汤,能起到祛暑降温、开胃生津、帮助消化、杀菌防病等多种功效,实是夏季防暑降温的理想绿色饮料。
乌梅汤做法:乌梅100克,白糖50克,将乌梅用1000毫升水煎,加糖后代茶饮,有生津止渴、除烦安神之效。煮水时也可以适量加入一些有滋补作用的配材,如红枣、莲子、甘草和枸杞等。夏天饮用时,先把乌梅汤放置在冰箱内冷藏一会再饮,对暑天心烦、汗多、口渴等非常适宜。另外,夏天就餐应选择在阴凉、通风、相对安静的环境,有了相对优雅的环境,人的胃口自然也会好起来,吃东西也会格外香。
入夏常备的防暑药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
人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无极丹:能清热祛暑、镇静止吐。
避瘟散:为防暑解热良药。能祛暑化浊、芳香开窍、止痛。
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夏天手脚如何不“汗”
夏天到了,天一热,手汗、脚汗偷偷来袭,有人甚至每天双手双脚都湿溻溻的。这在医学上称为“局部多汗”,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手脚出汗与人的体质有关。
“20~40岁的年轻人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平时多食肥甘厚味,饮食习惯不规律,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而脾胃有运水化湿的功能,此项功能一弱,湿热便会郁积在体内。湿热下趋,从而引起四肢末梢多汗。“尤其是双脚出汗更为常见,占到70%~80%。”
对于这类人群,建议平时可以用苦瓜、薏米、山药、红枣、莲子等有健脾作用的食材,配伍熬粥服用。
还有一部分人,在手脚出汗的同时还伴有口干舌燥、手足心烦热、大便干结等情况,属于阴虚血热。对于这样的人,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滋阴养血、凉血祛风,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防风通圣丸等中成药进行调节。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而且各种脏腑功能互相作用,往往不会是单一方面的原因。”因此要提醒大家,如果有手脚多汗的症状,最好征询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养。
在此推荐一种一种中药熬洗的方法:用苍术、苦参、黄柏、地肤子、白癣皮、石膏、川母、白芷、艾叶、甘草等中药熬成药汁,先用热气熏蒸双脚10分钟左右,再泡洗20分钟左右,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以预防大量出汗。
夏季养生食疗
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于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此时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应多吃蔬果、粗粮。平时可多吃鱼、鸡、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平时可进行以下食疗:
益气养心粥 太子参30克,山药30克,莲子30克,粳米200克。将太子参、山药、莲子、粳米洗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粥成,温热服食,有健脾益气、养阴清心的功效。
山药枣豆糕 山药50克,扁豆30克,陈皮丝5克,大枣肉50克,粘粉150克,白糖适量。先将山药、扁豆洗净放入锅内煮熟,大枣肉切丝,将粘粉加适量水和成浆,放入山药、扁豆、大枣肉拌匀,加入适量白糖,倒在盘中,放入锅内隔水蒸熟即成。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生脉饮 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煎水当茶饮,老少皆宜,可益气养阴,是汗出较多的夏季最佳饮品。另外,还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
山楂麦芽饮 山楂15克,生麦芽30克,太子参15克,竹叶10克。将山楂、麦芽、太子参、淡竹叶洗净,用水煮沸,浸泡15分钟即成,代茶饮,随意饮用,有益气清心、健脾消滞的功效。
中暑急救措施
中暑是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倒为特征,是夏季常见的一种急性病,长时间在高温状况下工作也可出现类似的症状。中暑重症,体温多在39℃以上,病人面色苍白,并有昏厥等症状。
发现中暑病人,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让病人喝一点浓茶或淡盐开水,使其安静休息。同时用指压合谷、内关穴,如病人有昏厥现象时,给予指切或针刺人中穴,促其苏醒。
针刺可速取人中、十宣穴。毫针刺,用泻法,十宣可刺络放血,留针至四肢体温恢复。兼有头痛者加头维;兼有呕吐者加中脘;兼有四肢痉挛或抽搐者加阳陵泉、太冲;兼有烦躁不安者加四神聪。
按:人中是重要的急救穴,能开窍醒神。十宣也是常用的急救穴,可开窍泻热醒神。具体取穴法也可参照《证治要穴歌》:“中暑人中百会搜,阳明合谷内庭求,热伤肺气胸膈满,列缺气海中极收。”就是说,中暑热厥急取人中、百会以醒脑,取合谷、内庭以清解阳明,取列缺以清解上焦,再取气海或中极以引气下行。
中暑发病骤急,抢救应及时。中暑轻证经针刺、刮痧等治疗,病情可迅速减轻。重证中暑病人出现高热、抽搐、昏迷不醒者,应迅速送至医院,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夏季养生也需要进补
一般来说,人们印象中进补都是冬天的事儿,即所谓冬令进补。其实,夏天也需要进补,而且很重要。比如说,有的人夏天一变天就患病,或者夏末秋初的时候常患病,就是因为在夏天“补”得不足,导致了免疫力下降。而夏天的补与冬天的补比起来,也有所不同。
益气生津健脾和胃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易耗气伤津,适合吃一些能够补益阳气和津液的食物或药物,但性质要平和、微凉,切忌滋腻、温热之品,特别是对于老人、体质虚弱之人尤应如此,如冬虫夏草、酸枣仁、鸽肉、黑豆、木耳、松子等。因为夏季暑湿之气盛,容易阻碍脾胃正常工作。而夏季人们吃寒凉食品较多,容易伤胃,加之夏天喝水过多容易冲淡胃液、降低胃液的杀菌能力,致使病原微生物滋生。因而脾和胃在夏季,尤其是长夏时最易受到损害。所以,夏天必须重视保护脾胃功能,故应常吃一些健脾和胃的药物和食物,比如山药、莲子、大豆、谷物、扁豆、薏苡仁、山楂、太子参、甘草等。
补充营养多吃点“苦”
夏季高温时人们要适当补充些维生素和蛋白质。因为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维生素代谢频率会增加,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适当多吃些瓜果蔬菜就可以补充。在高温的条件下,人体内的蛋白质分解速度也会增加,影响体内氮的平衡。水及无机盐的补充也是必要的。因为人体大量出汗,容易流失钠及钾,导致中暑,所以要多补充水与无机盐。补充的方式有喝运动饮料,多吃蔬菜、水果、豆类、海带等。
祖国医学认为,夏季人之所以常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的感觉,乃是源于夏令暑盛湿重,既伤肾气又困脾胃之故。而苦味食物可通过其补气固肾、健脾除湿的作用,达到平衡身体机能的目的。苦瓜、莲子、百合等都是夏季进补佳品。
夏日进补因人而异
很多人因为补药与自己的体质不合,反而会有愈补愈糟的情况出现,此时应立即停止进补。有感冒、喉咙痛、发烧、严重咳嗽等症状时,是不宜进补的,否则会使病情更严重。若有舌苔厚、胃肠胀、消化不良的现象,应先治疗胃肠病,胃肠问题解决后才可进补。当火气大、口干舌燥、心情烦躁、皮肤发痒时不能进补,以免愈补愈旺的情形出现。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了一款夏季经典进补食疗方:百合银耳莲子羹。
百合银耳莲子羹用莲子(去心)50克,银耳30克,百合10克,冰糖100克。将莲子、银耳分别用清水泡发、洗净,把莲子、银耳、冰糖同放入碗中,加清水适量,入蒸笼用小火蒸1小时即可(糖尿病患者慎服)。可清热养颜、润肺护胃。
夏日养生要把握时机
进入炎炎夏日,夏令也是养生的大好时机,通过科学的夏季进补,冬病夏治,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证选用是关键。消费者在选购适合自己体质的夏令保健产品时,不妨听听执业药师的建议,切忌盲目选用。
夏季除了要关注防暑降温等基础保健外,还可以根据自身体质进行夏令进补调理。很多人对于“进补”的认识有所偏颇,以为仅能在冬令进行,其实夏季也可以进补,甚至也可以服用“膏方”,一般冬令进补“膏方”都是滋补类的药材,加入阿胶等胶剂收膏;夏令的“膏方”一般选用龟板胶或糖来收膏,多以清补为主,膏方中加入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解暑、利湿的多味药材。
暑热节气,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清暑生津、清暑益气、开胃祛湿等功效的滋补品来进补调理——
西洋参和生晒人参泡茶,能起到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补肺降火等作用;
枸杞菊花茶为大家所熟知,可以常年饮用,夏令更能达到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效果;
给家人煮上一锅营养“冬瓜太金汤”,冬瓜性寒,可避暑驱烦清热生津,太子参能化痰止咳、消除水肿,金银花可凉散风热、预防热疖中暑等。
如果是患有冻疮、哮喘等慢性疾病,夏季则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可以请中医号脉开方,以外敷和内服中药汤药来个“冬病夏治”。
夏日养生凉茶
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吃了火锅、小龙虾、辣子鱼、烧烤,凡是遭遇可能让人内火上升的食物,很多人总会在同一时刻将目光投向凉茶。凉茶总的作用是清热解毒、清肺润燥解暑,凉茶对于广东人,可以说是“生命源于水,健康源于凉茶”。制作凉茶所使用的草药能有效祛除人体的毒素,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抗御细菌、病毒感染、平衡阴阳、柔润肌肤的作用。除了清热解毒外,凉茶还可祛湿生津、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可治目赤头痛、头晕耳鸣、疔疮肿毒和高血压,夏天完全可以当清凉饮料饮用。
凉茶可煮可泡
最初古人饮茶,是把茶叶放到釜中煎煮,与现在的煎药法大致相同。到了宋代,随着品茶现象的普及,煎茶法才渐渐改为今天的直接投入茶碗、冲入沸水的泡茶法。凉茶亦可直接冲泡,但因为凉茶的配料较之通常意义上的“茶料”要特殊,大多带有功效性质,煮茶更易发挥其效用。
最适合的容器
玻璃壶、瓷碗、茶杯都可以,但要从茶料药性的最好发挥角度来说,还是那种古老的带盖泥陶壶最为适宜。一则不伤料,二则装茶不馊,三则比其他容器更具备降温的作用,倒出来的茶水冰凉沁口。
心急喝不上凉茶
虽然凉茶只需煮5~10分钟,但要等它凉了再喝却要花半天工夫。有节约时间的办法,可以往煮好的凉茶里冲凉白开,这并不影响凉茶的功效。
自制凉茶
西瓜皮凉茶 可将外皮绿色的那一层瓜皮利用起来,洗净后切碎去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搅拌均匀,有去暑利尿解毒之功。
陈皮茶 将干橘子皮10克洗净,撕成小块,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入,盖上杯盖闷10分钟左右,然后去渣,放入少量白糖。凉后,放入冰箱中冰镇一下更好。常饮此茶,既能消暑又能止咳、化痰、健胃。
鲜藕凉茶 将鲜藕75克洗净,切成片,放入锅内,倒入750毫升水,用文火煮。待锅内水煮至水量的2/3时即可,放入适量的白糖,常饮能去火化瘀。
薄荷凉茶 取薄荷叶、甘草各6克放入锅内,加2500毫升水,煮沸5分钟后,放入白糖搅匀,常饮能提神醒脑。
橘子茶 将橘子肉和茶叶用开水冲泡,可制成橘子茶,它可防癌、抗癌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如果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新鲜橘子皮与白糖一同冲喝,还能起到理气消胀、生津润喉、清热止咳的作用。
桑菊茶 将桑叶、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放入锅中稍煮,去渣取汁,加入少量白糖即成,可散热、清肺润喉、清肝明目,对风热感冒也有一定疗效。
荷叶凉茶 将半张荷叶撕成碎块,与中药滑石、白术各10克,甘草6克,放入水中,共煮2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搅匀,冷却后饮用,可防暑降温。
淡盐凉茶 开水500毫升冲泡绿茶5克,食盐2克,晾凉待饮,能止渴解热除烦,治头晕恶心。
香兰凉茶 藿香9克、佩兰9克洗净,和茶叶6克一起放茶壶中,用500毫升开水冲泡,盖上壶盖闷5分钟,加入冰块冷却待饮,能解热祛风、清暑化湿、开胃止呕。
果汁红茶 锅中加水750毫升,加热至沸倒入红茶40克,微沸5分钟,离火去茶叶,晾凉后放入冰箱。饮用时在杯中倒入红茶40毫升,放少许柠檬汁、橘汁、白砂糖,再加冰水150毫升,滴入少许白兰地酒,放橘子一瓣,碎冰少许。既可去火,又很爽口。
特别提醒:需要注意的是,喝凉茶也要对症下药,应依个人体质而异。体质差及寒体型的朋友,不宜喝寒凉茶,因为喝了身体不仅受不了,还可能引起肾虚;而热体型的人则相反,对寒凉茶没有太大的禁忌,不过也应分清自身上火的类型。老人、婴幼儿和产妇或者是经期妇女也不适合喝凉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