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康复交流 于 2015-5-7 17:23 编辑
阳气在人体的主导地位。 《周易.系辞上》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是阳为主阴为从,阳始阴成的最早记载。《类经 一卷·摄生类》记载“乾为天,乾者健也;坤为地,坤者顺也”;《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中记载“阳予之正,阴为之主”;《素问,五政大论篇第七十》:“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其令条舒”;《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经文明确指出了阴阳的核心及阴阳 之间的关系,阴阳中以阳气为根本,阳给万物以生命的起点,阴才让生命发育成长,强调阳气是人体正气的关键和阳气在人体的主导地位,只有阳气致密,阴气才能固守,如果打破阳主阴从的这种主次关系,阴阳就会失去平衡,邪气乘虚而入,引发诸多病证。又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明·张介宾著《大宝论》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又云“夫阴以阳为主,所关于造化之原,而为性命之本者,惟斯而己”,李念莪著《内经知要》中说“天之运行,惟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悔冥幽暗,万物不彰矣。在一于人者,亦惟此阳气为要”,李中梓认为“万物无不伏阴而生于阳,譬如春夏生而秋冬杀也,又如向日之草木易荣,潜阴之花卉善萎也”,将阳气比作天与日,如人体和自然界对太阳的依赖一样重要,可见阳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和动力源泉。《黄帝内经》同时阐述了阳气与经筋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记载“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丈夫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今五脏皆衰,筋骨懈惰”,这里的肾气是指肾阳的推动作用促进人体生长,使经筋坚固;阳气的衰减以致人体衰老,经筋失调。《灵枢·天年第五十四》记载“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滕理始疏,荣华颓落,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由此可见,脏腑阳气功能的盛衰,直接影响运动功能的强弱,人体的视,听,言,动等一切经筋活动都离不开阳气,阳气是人体生长,发育,繁殖,衰老的根源,阳气的生机贯穿了生,长,壮,老,已的整个生命过程,可见《黄帝内经》创立的经筋理论中对于阳气的阐述,已经从生长发育以至衰老过程的角度,明确强调了阳气对于人体经筋的主导作用。 经筋与阳气的生理关系。 经筋与阳气的生理关系,首先体现在阳气对于经筋的温煦濡养作用。《素问·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以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中记载“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难经·十二难》:“气主煦之”,“暄”与“煦”为温暖之意,筋属肝,肝为阴中之阳,应春之阳气,故其性温煦,可以温养经筋,使筋肉柔和,阳和始布,性暄德和,气机旋转,故令经筋动而为用。阳气温煦濡养调节经筋,筋受温煦濡养而柔韧有力,使经筋产生筋力,筋力的产生,使经筋具有“利机关”的功能,可见阳气的温煦濡养作用,是经筋的动力和根本,正如《医学入门》所说“人身运动,皆筋力所为”。其次,阳气使经筋有护卫防御作用。《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记载“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灵枢·本脏第四十七》:“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膝理致蜜矣”,阳气的卫外功能是通过卫气来实现的,因为卫气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膝理,司开合的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云“清阳实四肢”;“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人体卫阳之气充盛,可以居上达外,护卫肌表,固护人体的经筋,抗御外邪,勿使外邪入侵,经筋强健使肢体和关节护卫有力,同时保护人体的内脏器官。第三,阳气对于经筋有鼓舞推动和固摄控制双重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记载“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变动为握”;《素问·五藏生成篇第十》:“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肢体和关节的受血功能依赖于阳气的鼓舞推动,而受血的多少,又受制于阳气,阳气的推动作用与固摄作用是相反相成的,一方面气能推动血的运行,另一方面气又能统摄血的运行,因此,经筋的受血功能依赖并受制于阳气,正是在阳气对于经筋的鼓舞推动和固摄控制的双重作用下,经筋不仅“利机关”,而又同时完成了“束骨”功能,使关节的屈与伸,舒与缩,收与放,俯与仰,外展与内收,外旋与内旋,纵缓与收紧,环转与牵张,运动灵活,调节自如,流利而有序,维持人体的功能运动和保持正常的体位姿势。第四,阳气对于经筋有气化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阳化气,阴成形”;《灵枢·玉版第六十》:“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痰论篇第四十四》:“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四肢皆察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察也”; 《太平圣惠方》:“脾胃者,水谷之精,化为气血,气血充盛,营卫流通,滋养身形,荣以肌肉也”,由此可见,脏腑特别是脾胃之清阳和顺,气化分清泌浊机能正常,则五脏阳气旺盛,气化生化有源,经筋得以濡养,关节活动才能协调和灵活自如,阳气的气化作用是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是人体生理活动之源,气化作用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人体一切经筋活动都离不开阳气的气化作用。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肢体外部的连属结构,在生理上依赖脏腑气血和经络循行的滋养,《灵枢·本脏第四十七》:“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可见,阳气的气化功能是脏腑与经络化生,输送,渗灌,布散气血的根源,所以阳气的气化作用是经筋束骨而利机关的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