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95|回复: 1

经筋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

[复制链接]

106

主题

112

回帖

60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04
发表于 2015-5-27 16: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医精诚 于 2015-5-27 16:23 编辑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本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中风病起病急骤,乃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所致。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两者常互为因果。后期因正气未复而邪气独留,多留有后遗症。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前者约占70%。据统计,约有80%的中风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而后遗偏瘫的发生率最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院针灸科在大量前期科研和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优化方案,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为评价和探讨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应用价值,笔者对靳三针配合康复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疗效做了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患者均为医院针灸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65±8)岁;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②西医脑梗死诊断标准参照 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③脑血管意外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经过头部 CT 或 MRI 证实;④小于两次的中风(包括两次),且发病时间 15 天至 3 个月;⑤年龄 40~75 岁,性别不限;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中肢体功能缺损评分累计≥10分;⑦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者;⑧知情同意者。
       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等;②经检查证实神经功能缺损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心脏病、代谢障碍等疾病引起者,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中风次数≥3 次者;⑤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治疗方法:基础药物
       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2005)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防止血小板聚集,同时予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并辅以必要的营养支持等。
       弛缓瘫:主穴取颞三针、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针(伏兔、足三里、太冲)。口角歪斜加口三针(地仓、迎香、夹承浆);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舌三针(上廉泉、左上廉泉、右上廉泉)。根据辨证配穴,肝阳暴亢证配太冲,风痰阻络证配丰隆,气虚血瘀证配足三里,阴虚风动证配太溪。
       康复训练方案主要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规划教材《康复医学》第3版制定。包括①床上良肢位摆放;②关节被动活动,防止关节挛缩和变形;③床上活动;④起坐训练;⑤桥式运动;⑥兴奋性促进手法如利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感觉刺激(拍打、挤压)诱发主动运动。
       痉挛瘫:主穴取颞三针、上肢挛三针(极泉、尺泽、内关)、下肢挛三针(鼠蹊、阴陵泉、三阴交)。失语加舌三针;口角歪斜加口三针(地仓、迎香、夹承浆);腕关节严重痉挛加腕三针(阳溪、阳池、大陵);踝关节内翻加踝三针(太溪、昆仑、解溪);上下肢痉挛无法伸展加开三针(水沟、涌泉、中冲);指趾浮肿加八邪、八风。辨证配穴同弛缓瘫。
       康复训练方案主要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规划教材《康复医学》第3版制定。包括①缓解肌张力;②坐位平衡训练;③坐站转换;④立位平衡训练;⑤步行训练;⑥上肢控制能力训练。
       操作及疗程:使用 0.32 mm×25~50 mm 毫针,75%乙醇行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采用快速进针,快速小捻转间断平补平泻方法。疗程 28 d,均每星期治疗 5次,休息2 d再继续,共治疗4 星期;常规基础药物同时治疗 28 d。
       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是根据偏瘫的状态和程度,有选择性地使用颞三针、手三针、足三针以及上下肢挛三针。弛缓性瘫痪主要表现为阳经拘急、阴脉弛缓,故针刺以阳明经及少阳经为主,选取颞三针、手三针及足三针;痉挛性瘫痪针刺以太阴经、厥阴经为主,选取颞三针、上下肢挛三针。
       颞三针位于头侧部少阳经循行部位,取之可疏通肝胆经络之气血,平肝熄风潜阳,鼓舞少阳生发之机,有利于中风后偏瘫肢体的恢复。手三针是由曲池、外关和合谷三个穴位组成。阳明经乃多气多血之经,手三针当中就包括了曲池、合谷两个重要的阳明经穴;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内通于手厥阴心包经,又与阳维脉相交会,具有行气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是治疗中风偏瘫不可缺少的验穴。足三针是由伏兔、足三里、太冲三个穴位组成。伏兔、足三里同为足阳明胃经经穴,为足阳明经脉气所入之处,故位处下肢的伏兔和足三里穴便成为益气活血、通调经络的重要选穴;太冲位居肝经冲要之处,脉气盛大,阴血充盈,泻之可清肝热,补之可养肝阴。
       “挛三针”包括上肢挛三针和下肢挛三针。上肢挛三针是由极泉、尺泽、内关组成。极泉穴位于腋窝中央,下有臂丛神经主干通过,针刺极泉穴可疏通经脉,兴奋臂丛神经,反馈促进大脑神经元功能修复。尺泽穴位居肘中,是治疗上肢痉挛,特别是肘部的痉挛、板滞、活动不利的必选穴位。心主神明,心包代心受邪,中风后内关便成为治疗神志改变和手肘乏力常用的要穴。下肢挛三针是由鼠蹊、阴陵泉、三阴交组成。鼠蹊位于腹股沟区,它是腹部与下肢的连结区,关系到腹部及大腿肌肉的收缩用力,针刺鼠蹊穴可以起到松解痉挛、缓急止痛的作用。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处,膝关节又为经筋聚集之所,故针刺阴陵泉能缓解肌腱痉挛,改善关节活动不利的状态。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针刺该穴能补益肝肾、调理脾胃、活血通络。


106

主题

112

回帖

60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04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16: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研究表明,靳三针配合康复治疗与单纯康复治疗均能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靳三针配合康复治疗疗效更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根据偏瘫的不同阶段和病理状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随症加减,使靳三针疗法在中风偏瘫的穴位选择方面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充分体现了靳三针疗法对于“病”、“症”、“证”的三个概念和范畴的有力把握,这也是其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基础。尽管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规范化治疗方案在短期内取得较好效果,鉴于时间所限,本研究设计疗效观察周期仅为 28 d,且未纳入评价中风偏瘫的其他指标进行观察,故无法对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远期及综合疗效提供客观依据和评价。另外,由于病例纳入标准严格,对于发病年龄、发病次数、基础疾病及合并用药等均有严格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都是本研究有所欠缺和不足的地方,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5 03:04 , Processed in 1.46068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