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82|回复: 1

浮针的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121

回帖

66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69
发表于 2015-5-28 15: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行天下 于 2015-5-28 15:34 编辑

        相对于传统针刺疗法,浮针是一种全新的针刺方法,其进针点选择在病痛部周围而不是病痛处,针体行进在皮下(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针尖直向病灶,针具可选用专门的浮针针具,也可使用一般毫针。其疗效迅速持久、适应症广、操作简便,特别是在镇痛方面被证实快捷、有效。主要用于治疗“局限性而非系统性,功能性而非结构性”的疼痛病症。病种涉及到软组织伤痛、慢性内脏疼痛、神经病痛和部分非疼痛性疾病,如临床常见病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问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炎、胫骨疲劳性骨膜炎、落枕、术后疼痛、拇长伸肌腱鞘炎、痛经等。笔者多年来采用浮针疗法治疗软组织疼痛,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浮针操作:针具的选择选用30号1寸或1.5寸不锈钢毫针。
       进针点的选择先寻找阳性反应点或压痛点,一般按压此点时疼痛剧烈,可向远处放散。其次确定进针点,进针点一般选在距压痛点的距离为所采用的针具长度再加l~2 cm处。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从进针点于皮肤成15°角进针,针尖朝向压痛点,然后皮下推进针身直至针柄,若疼痛消失则固定针柄,进针过程中,要求无疼痛,无得气感。若疼痛未消失或疼痛减轻不理想则重新退回针尖至皮下,调整针尖的方向使其正对压痛点,直至疼痛消失或最大程度减轻后固定针柄或留针。留针与否及留针时间的长短根据情况而定。
       病案举例:
       紧张性头痛
       陈某某,女,5l岁,因反复头痛5年余,加重伴头晕1个月。入院后行头颅MRI报告:双侧大脑半球皮层下白质多发小缺血灶。给予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6天后,患者头痛仍不能减轻,以右侧为主。检查:右侧颞部稍肿胀、质硬、压痛明显,范围约鸡蛋大小。治疗:以疼痛局部上下左右各约4 cm处为进针点,左手按压痛点定位,右手持针进行浮针操作,以疼痛明显减轻后进行下枚浮针操作,如此,每侧针浮针3~4枚,然后令患者静躺2 h后取针,患者感头痛明显减轻。次日再诊,查右颞部疼痛范围仅有花生大小,局部肿胀消失、质地变软,又以上法治疗1次而愈。
       按:浮针疗法符合传统近治原理,近治法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灵枢·厥病》载:“头痛……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可则刺,不可远取也。”《灵枢·官针》中与十二刺有关的齐刺、扬刺的描述也为本例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借鉴,因此本例是结合了浮针疗法、近治原理及多针刺的一个范例。
       妇科术后疼痛
       徐某某,女,55岁。因“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于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患者自觉右腹股沟处疼痛剧烈难忍,满头大汗,伴右下肢行走无力。检查:耻骨右侧肿胀、轻触则痛甚,右腹股沟中内段压痛明显。治疗:因疼痛范围大,故于疼痛部位右侧自上而下距痛点外侧4 cm左右处密集进针,共浮针10余支,约5 min后患者诉原疼痛部位疼痛渐轻,且有麻木感,10min后,局部疼痛明显减轻,l h后取针,诉仅有微痛,次日又治疗1次疼痛完全消失。
       按:浮针疗法治疗妇科术后疼痛高效速效的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的疏松结缔组织密切相关。研究证实结缔组织是一种能将生物信息传递到身体各部分的半导体网络,而经络与疏松结缔组织密切相关;浮针可能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相互作用产生压电与反压电效应,通过正常疏松结缔组织的信息传导,使痛阈瞬间提高,令疼痛即时消失或明显减轻,病变组织得以恢复。根据笔者观察,此类病症留针的时间越长,镇痛效应越好。
       拇长伸肌腱鞘炎
       黄某某,女,43岁。主诉:右第l掌指关节背侧疼痛3月,加重I天。患者系收费员,因长期使用电脑,频繁以大拇指叩空格键引起疼痛,外擦活络油等药物不能缓解,影响正常工作。检查:右第l掌指关节背侧拇长伸肌腱压痛明显。治疗:取30号1寸不锈钢毫针1支,以痛点直上4 cm处为进针点,进针完毕后,仔细调整针尖方向,至局部压痛最轻时为止。以剪刀剪针柄仅留约o.5 cm,并以胶布固定,治疗后患者即可正常工作。1天后取针,局部疼痛基本消失,又以上法留针l天而愈。
       按:《灵枢·官针》言:“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提示了浮刺的刺法和适应症。对于拇长伸肌腱鞘炎这一类疼痛的治疗,压痛点的寻找及进针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此类病例留针时要尽量注意不影响病人的正常活动,要避开关节处。
       腰部肌筋膜炎
       杨某某,女,65岁。患者于午睡起床后突感腰痛,不可俯仰,伴右侧臀部及下肢疼痛。检查:腰4棘突右侧6cm处有压痛点。治疗:于痛点右侧5 cm处为进针点,取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1支,进针完毕后,患者疼痛立即完全消失,活动自如,遂以胶布固定针柄,留针24h。此例l次而愈。
       按:肌筋膜炎又称肌纤维组织炎,是常见的软组织劳损性疼痛,多由潮湿寒冷诱发,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本病局部筋膜粘连纤维化、肌束痉挛,传统针刺方法留针时间相对浮针为短,一般要多次治疗,以改善局部病理变化。而浮针疗法留针时间长,留针期间仍可减轻疼痛,可持续改善局部病理变化。浮针疗法必须找准压痛点,但并不作用于其上,进针后不要求任何得气感。进针时若分散病人注意力,如随咳进针,则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几乎不感疼痛,往往针人痛止,起效迅速。
       胫骨疲劳性骨膜炎
       周某,男,23岁。患者系入伍新兵,诉因连续正步训练l周后出现左小腿外侧疼痛肿胀,做足尖蹬地动作时疼痛加剧,行走不利,不能参加正常训练。检查:左胫骨外侧下l/3段压痛(+),明显阳性反应点3个。治疗:选用3支直径为O.3mm,长度为40 mm的不锈钢毫针,在距压痛点上方4cm处进针。针尖对准阳性反应点,快速平刺进针,透过皮肤后将针身平贴皮下纵向进针直至针柄,再按压局部时疼痛明显减轻,用胶布固定针柄后,行走顺利,留针1晚,第2天可坚持训练。又重复治疗1次后,第3天可正常训练而痊愈。
        按:浮针治疗本病越早越好,治疗关键是要找到所有的压痛点,如果压痛范围较大,宜选取最痛点,再选取次痛点,一般一点一针,每次可选1—4个点进行操作小范围单痛点进针点距离压痛点宜近,大范围多痛点距离宜远,一般为3-5cm。一般浮针治疗本病的首次镇痛效应较好。
       落枕    孙某某。女,38岁。主诉:颈肩部疼痛3天。患者因睡姿态不当致左颈肩部疼痛。检查:左斜方肌弥漫性压痛,于肩井穴、风池穴及肩中俞穴处有明显压痛。治疗:分别以风池穴下4cm,在肩井穴、肩中俞穴外4cm为进针点,针尖对准压痛点施以浮针。术后患者疼痛立减,留针l晚而愈。
       按:在浮针治疗的过程中,要求仔细触诊,发现肌筋膜触发点,针对该点进行浮针操作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是否能准确找到该点是取得疗效的重要条件。肌筋膜触发点的表现不尽相同,既可以表现为在疼痛局部或远离疼痛部位出现的节结、条索状组织,也可为肌肉紧张或压痛等异常症状或体征。浮针治疗要求医生在进针前能专心、细心、耐心地进行触诊来寻找,以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浮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刺理论、阿是穴理论和腕踝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笔者体会到浮针治痛较传统方法针对性更强,更易判断疗效。因为起效迅速,故一般在完成留针时即可预知疗效。浮针疗法不要求针感,给病人带来的不适感更小,加上操作方便,疗效持久,故笔者在临床治痛时首选浮针疗法。
        疼痛由气血郁滞引起,浮针行于皮下可疏利经脉、调节气血运行而缓解疼痛。现代医学研究说明针刺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提高中枢神经递质的浓度,降低外周血液中致痛物质的浓度而减轻症状。


119

主题

121

回帖

66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69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15: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浮针的施针多少可因病情而定,基础是寻找痛点的多少。若痛点明确则可有的放矢;若痛点不明确,则可以点带面;若疼痛范围局限但压痛点不固定或压痛范围大者,则可以浮针围刺。如腰肌筋膜炎的患者表现疼痛范围广,表现为腰及下肢痛,但其压痛点只有1个,正确施术后,1针就可使所有疼痛马上消失;如落枕患者若压痛点多且痛点之间无必然联系,则可依部位不同施以多针;如颢部疼痛患者,压痛范围大或有时最明显压痛点不固定,则可在痛区周围以浮针围刺。
      浮针疗法大都需要较长时间的留针,由于一般针刺部位在皮肤平坦处,不会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但若是病人活动幅度较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有可能引起针刺局部的疼痛。虽然针刺表浅不会伤及内脏,但可能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特别是在关节等皮肤不平坦的部位,留置不锈钢毫针则较困难。故留针与否及留针时间的长短根据情况而定。
      笔者认为浮针疗法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是“松”字,对病人来说精神要放松,疼痛局部的肌肉尽量放松,进针时尽量不痛或仅微痛,可采用随咳进针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对医生来说手法要轻巧,推针顺利,在此过程中病人应只感到针在动而无其它针感,医者感到针下无阻力,若有则需退回针身,调整好针体的深度后再推针,如此则每每收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17:47 , Processed in 0.30249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