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32|回复: 1

艾灸疗法结合中药治疗溃疡病

[复制链接]

150

主题

149

回帖

82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29
发表于 2015-6-13 15: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雅风 于 2015-6-13 15:34 编辑

       溃疡病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正常胃黏膜、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等诸多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以及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溃疡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据临床统计报道,60%70%的溃疡病为脾胃虚寒或脾虚气滞证。本研究采用温胃止痛颗粒联合穴位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中医院住院治疗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溃疡病)患者,符合以下病例选择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1)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进食或服用抗酸药物可缓解。(2)溃疡活动时上腹部可有局限性轻压痛。(3)胃镜检查可见活动期溃疡。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辨证为脾胃虚寒型。主症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次症为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排除标准:①有消化道肿瘤、穿孔、幽门梗阻及活动性出血的患者。②合并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系统原发病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③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治疗方法:温胃止痛颗粒+艾灸疗法

       给予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HP 阳性患者给予克拉霉素,每次 0.5 g,每日 2 次,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每次 1.0 g,每日 2 次,口服,疗程 2 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 20 mg,每日 2 次,口服,疗程 8 周。②温胃止痛颗粒:黄芪 20 g,白芍 20 g,桂枝 6 g,炮姜 6 g,炒白术 20 g,白及 12 g,徐长卿 12 g,三七粉 3 g,炙甘草 6 g。每日 1 剂,加温开水 400 mL,每次 200 mL,于早晚服用,疗程8 周。以上中药配方颗粒由深圳市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生产。

       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艾灸。取神阙穴及双侧足三里,使用隔姜灸法,每次30 min,每日 1 次。施灸时以生姜片贴于穴位,点燃艾条,插于单孔艾灸盒内,置于穴位上,以绷带固定。疗程 8 周。

       疗效评定标准:胃镜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①临床治愈:溃疡及周围炎症全部消失;②显效:溃疡消失,仍有炎症;③有效:溃疡面缩小 50%以上;④无效:溃疡面缩小不及 50%

       缓解胃痛疗效评价    参考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采用 010 数字疼痛强度量表法(NRS)。将疼痛的程度按数字 0 10 为标准,使患者表达出最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强度所代表的数字。结合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RS),将疼痛分为无疼痛(NRS 得分为 0),轻度疼痛(NRS 得分为 12),中3度疼痛(NRS 得分为 34),重度疼痛(NRS 得分为 56),剧烈疼痛(NRS 得分为 78),最痛(NRS得分为 9106 个级别。对比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制定如下标准。①临床控制:疗程结束后,疼痛消失;②显效:疗程结束后,疼痛程度分级减少 2 个级别以上;③有效:疗程结束后,疼痛程度分级减少12个级别以上;④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

       患者年龄 2869 岁,平均(48.5±6.2)岁;病程 6 个月~11 年,平均(5.9±3.2)年;HP 阳性者 46 例;其中胃溃疡 15 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42 例,复合溃疡 3 例。

         从胃镜疗效来看,6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6例,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0%;从缓解胃痛的疗效来看,临床治愈26例,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1;总有效率为98.33%

       不良反应观察    2 例患者口服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后出现恶心、纳差、便溏,2 周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150

主题

149

回帖

82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29
 楼主| 发表于 2015-6-13 15: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溃疡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变部位在胃或十二指肠。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 。有研究报道,胃脘痛病程长,发病率和复发率高,西医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法。祖国医学认为,气血得热则行,遇寒则凝,寒凝血瘀,气滞不通,经络阻塞,不通则痛。相关报道表明,胃痛所见证型以虚寒证型较为多见。因此,本研究采用温胃止痛颗粒联合穴位艾灸治疗本病正深合此意。

      温胃止痛颗粒由黄芪建中汤加减而成,黄芪建中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虚寒性胃痛常用方剂,方中黄芪能够补脾健胃,益气养血,升阳举陷,是为君药;桂枝可以助阳化气,芍药则养血合营,缓急止痛,共为臣药;生姜改炮姜以增温胃散寒之功,炒白术健脾益气,白及收敛制酸,徐长卿散寒止痛,疾病入络,故加三七参化瘀止痛,四药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收敛制酸、缓急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白芍、甘草有抗溃疡作用;黄芪有抗菌作用,能加强巨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白芍能激发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菌作用,从而达到减少炎症渗出,加快组织修复,保证溃疡愈合,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炮姜能有效促进胃黏膜合成,抑制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通过清除超氧阴离子起到保护胃黏膜作用。

      在口服汤药的同时给予中医穴位艾灸治疗,能够驱除邪气、温经散寒、扶阳固脱、防病保健,得以鼓舞机体正气,提高免疫力;生姜能够温胃散寒,隔姜灸通过体表俞穴渗透体内更能增强止痛的疗效。正如《医学入门》有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本草纲目》中介绍艾草其性偏温,乃纯阳之品,具有“温中、逐冷、除湿”的功效,同时再借住火所产生的热力,起到温通气血、温经散寒的功效。临床应用中,艾灸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在灸治过程中其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诸经,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中医内外治法综合应用,两者相得益彰,临床应用中可增强止痛的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温胃止痛颗粒联合穴位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病,对溃疡愈合有显著疗效,并能够有效缓解胃痛,该疗法安全可靠,应用方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3 19:44 , Processed in 0.18503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